馬達加斯加
龜龜醫院
Since
 06.15.2001

 

刺背鱷蜥(喙頭龍)  Tuatara

  學    名   Sphenodon punctatus
  原 產 地    紐西蘭週邊諸島
  棲息環境    濱海岩岸區
  體    長    全長45-60公分
  適    溫    攝氏13-25度
 
在目前世界上所有的爬蟲類當中,刺背鱷蜥算是最古老的一種.牠們在兩億多年前的就已經在地球上出現,比恐龍類還要早,牠們見證了恐龍的大滅絕,哺乳類的興起,一直到現在,牠們不但奇蹟式的存活下來,而且外型上也沒有太大的改變,牠們是屬於爬蟲綱的爬蟲類,但是並不屬於一般蜥蜴所屬的有鱗目,而是自成一目的喙頭目.這一目的爬蟲都已經滅絕,只剩 下刺背鱷蜥一種獨撐大局.所以實際上牠不能算是蜥蜴而應該算是恐龍的一種,叫喙頭龍會更為貼切的.牠們現在的體型大約只比遠古祖先小一半左右.
 
喙頭龍在上古時代曾經遍佈全球,當然,那個時代各大洲還是糾結在一起的,隨著各大陸分離,喙頭龍也散佈各洲,直到六千萬年前恐龍滅絕,哺乳類興起,喙頭龍才逐漸滅絕,只剩下紐西蘭和周邊島嶼殘存著為數不少的喙頭龍,因為哺乳類一直都沒有侵入這個地區.但是好景不常在,人類在1000-2000年前到達紐西蘭,隨著而來的鼠類特別是波里尼西亞鼠大量繁殖侵入了喙頭龍的繁殖週期,將蛋和幼龍都吃掉,造成喙頭龍數量銳減,最後整個紐西蘭的喙頭龍族群滅絕殆盡,到今天只剩下週圍某些島嶼上僅存的數萬隻族群還未受到鼠類的侵害.也因此喙頭龍被列入CITES I保育類,紐西蘭政府也已經進行大規模的復育以保存這些僅存的爬蟲活化石.
 
喙頭龍目前共有兩個種類存在,數量最多的Sphenodon punctatus和僅剩400多隻的Sphenodon guntheri.S. punctatus散佈在許多小島上大約還有50000隻左右,而S. guntheri全部都分佈在馬爾堡峽灣(Marlborough Sounds)中的北兄弟島(North Brother Island)上.在市面上的個體多數是S. punctatus的人工個體.
 
喙頭龍以一般無脊椎動物,蜥蜴或海鳥的雛鳥或鳥蛋為主食,夜行性,多數棲息在岩石海岸由海鳥鑿出的的洞穴中,幼龍傾向在日間覓食以免夜間被成體獵食,在人工飼養下可以用蟋蟀當主食.當地的氣溫比較低,因此飼養喙頭龍的溫度最好不要高過25度.台灣的夏天對牠們來說溫度偏高,要注意降溫,冬天低於15度時牠們也會進入冬眠狀態.只需要最低程度的保溫就足夠.
 
在雌雄的辨別上不算太困難,雄性喙頭龍並不具有半陰莖,所以不能依泄殖腔來區分,雄性喙頭龍最明顯的就是背脊上發達的棘刺,和較大的體型,雄性一般長達60公分而雌性長達50公分,棘刺較短小.雌雄的交配就是直接互相接觸泄殖孔完成受精.在交配後懷孕期長達8-9個月,之後雌性會在露天的窩巢產下6-10顆蛋,孵化期更長,通常都在一年以上到一年半之間.主要的原因當然是因為適合的孵化溫度比較低,通常是在攝氏21度上下.在這個溫度孵化的幼體雌雄各半,在20度孵化的幼體多數是雌性,而在22度孵化的幼體多數就都是雄性了.
 
基本上繁殖喙頭龍是頗為困難的,不過困難的不是在技術上,而是在於牠們的成長速度恐怕是爬蟲類當中最慢的,甚至比龜類還慢,幼體長到成熟通常要15-20年的時間,而雌性平均每4年才會交配一次,但好處是牠們的平均壽命可以達到60年以上,因此牠們的成長速度與人類很匹配,很適合做為人類終身的寵物.
  
                                        刺背鱷蜥的四肢和尾巴粗壯十分類似鱷魚
     

  

    

   

                         刺背鱷蜥屬穴居型爬蟲                                 成體以幼鳥為食
 

  

                                                             刺背鱷蜥體色終其一生都會變化

  

  

                                                     刺背鱷蜥同樣是變溫動物需要陽光來升溫
 

  

                                                               刺背鱷蜥沒有蜥蜴具有的外耳膜